全员利润管理实践(3)-生产的利润管理
这里所说的生产,是个广义的概念,包括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。
继续拿航空公司说事。
网上有一篇文章,叫《中国的美丽空姐都到哪里去了?》,比较吸引眼球,本来以为是习惯性地批贬航空公司的,想不到是难得的拐着弯表扬他们。
文章开头的“核心提示”道出了真谛:
“■靓女并不比丑女干的活多,还容易跳槽,除非小老板自己有不良想法,一般会拒绝录用漂亮的女孩子。这个思路对航空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。空姐的工作就是引座查数、送餐倒水,要那么漂亮干什么?” “■航空公司招聘空姐后,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,估计最少也要三个月到半年吧,这是航空公司一笔不小的成本。可是她一上岗,三天就可能被人挖走。这时,她的美貌,就直接转化成了对航空公司的杀伤力。”(想想范志毅吧) “■即使她没有那么快被挖走,但她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拥有美丽的资本,和相貌平凡的空姐比起来,她的手脚不会那么勤快,笑容不会那么灿烂,服务不会那么善解人意,这时,她的美貌,反而成了消极因素。”
这也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,即:如何用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核心的需求,因此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,需要把握客户的KBI(关键购买因素)。
比如,在航空公司都能基本保证安全的假设下,“省时”就是旅客的KBI,如果航班每次都准点,即使所有空姐都是赛东施,我仍欣欣然无比愉快。所以,那些杂七杂八的不能提高飞机准点率的东东都尽可去之,否则以后怎么跟高铁竞争?当然了,如果专家研究成果认为,空姐的漂亮指数能提升航班准点率,那就全招港姐、亚姐,或者冲出亚洲,招世界小姐。
有次看到个新闻,某大航空公司得意洋洋的宣称,在北京机场配置了几台单价达数百万的豪华摆渡车,可以更好的服务旅客云云……。直让贫血症的人看了后也狂喷血,真是病得不轻,就那几分钟时间,那么贵的摆渡车有个P涵义啊?可不可以先考虑把晚点时间从动辄3、4小时卓越进步到2小时啊?
没必要的服务意味着额外的成本,也是利润的赤字来源之一。JIT很牛X,但仍是产品导向,杜撰一个JMN(Just Meet Needs),用来指导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,从而理性的创造出利润,呵呵。
【邓国清 MSN:】
【文章首发自】